4 有效协调项目质量和进度关系的措施 4.1 施工单位 (1)准备工作。要做好周密的生产计划安排,以产品的工时定额为基础进行产品生产计划或工序派工的安排。同时要制定合理而周密的生产完工进度周期计划, 避免盲目追求进度而忽视质量的问题出现。其次,要有充分的工艺技术准备,在进行这项工作时,要遵守工艺技术工作的客观规律,为工程技术人员留出足够的时间,以确保工艺技术准备和现场技术、质量问题的处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人员及设备安排要合理,生产部门在工序派工时,人员、机械设备等主要因素都要考虑,不能只考虑生产进度要求的影响。同时,一定要采取区别对待的策略,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用途和经济效益,在安排任务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进度问题应该通过增加班次等措施来解决,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技术部门在工艺准备时会同生产部门提前做好加工设备的能力平衡问题。 (2)受控的产品实现过程。采用统计方法、纠偏方法、质量信息管理等具体办法,处理包括生产准备状态、外购器材质量、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工序质量、计量测试系统、检验系统、不合格品控制的监督等内容,以实现对产品的质量全过程控制。 (3)严格的质量问题处理程序。严格按程序处理质量问题,坚持“三不放过”原则;统计分析造成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并寻求关键因素,以达到准确、快速地对产品质量问题定性,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纠正措施,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4)应强化质量意识,做好工程质量、进度协调。作为施工单位,首先要有极强的质量意识,这是工程获得质量保证和实现效益的根本。同时,要实现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协调,就要做到根据各方面的变量环节,对工程的整体运作系统进行全面优化。其中复合系统的协调应用是进行质量与进度协调的一项重要举措。复合系统协调是指在实际工程运作过程中,通过对构成复合系统的各子系统进行协调管理,使各个子系统之间和谐共存,来达到实现系统整体效应以及施工的工程综合效益提升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做到缩短工期,促进各个环节的稳定运行,优化工作环节的备用资源,以降低工作成本,满足工程效益的需要。 4.2 施工人员 要强化质量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对于职工的质量观念的培训要遵循“质量知识、质量认识、质量意识”的认知规律。 首先增强质量知识,可以通过质量案例、质量法规、质量问题的危害的学习实现;其次通过经常性学习强化质量认识,最后自觉形成质量对国家、企业、个人是息息相关的并深入到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质量意识。 4.3 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的管理 监理工程师是全程负责工程施工中的质量监督的责任主体,因此,监理人员的素质是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保证因素。这就要求监理单位重视监理人员的素质培养,要让他们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优秀的职业道德,丰富的现场施工管理经验;同时有极强的法律观念,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投标文件及合同规定,只有这样,才能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验收规范来行使监督工作,充分发挥起监督的权威性。 建设、监理、施工单位严格按施工程序进行工程各环节的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然条件,管理使工程质量得到保证,不返工、无整改也能促进施工进度的加快。 5 结语 质量与进度作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控制指标,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在工程中质量控制与进度控制是为了增加项目的价值。我们在追求经济利益时,首先应该把“百年大计”的工作做好。随着基本建设市场的不断规范有序,以“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等为核心内容的三项制度的不断推广,施工管理在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已日益显现,尤其是作为施工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通过加强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佟福申.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与进度控制的关系及重要性[J].科技视界,2013(08). [2]阮伟智.浅议施工中质量与进度的协调方法[J].民营科技,2013(08). [3]周明雷.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与进度[J].黑龙江冶金,2013(12). |